四大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相传在秦朝,有户姓姜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俩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功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喊,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范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俩口见他一表人材,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那年月,兵慌马乱,三天两头抓民要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俩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给抓走了!
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盂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越过一道道的水。
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刮着凤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伯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忽听一阵砸门声,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凤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范喜良在哪里吗?打问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问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向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
大伙说:“是!”
“范喜良呢”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俺丈夫范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范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饿而死了!”
“尸首呢?”
“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那么多的自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守着丈关的尸骨,哭得死去活。#p#分页标题#e#
正哭着,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巡察边墙,从这里路过。
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去劝说,盖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无道的暴君面。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报,黎民的怨仇没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着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眉飞色舞地说上劲了:“你开口吧!只要依从了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金山银山都行!”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说:“金山银山我不要,要我依从,只要你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说:“慢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这头一件!”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说:“头一件,得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装。”
秦始皇一听说:“好说,好说,应你这一件。快说第二件!”
“这第二件,要你给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灵车后面,率领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
秦始皇一听,这怎么能行!我堂堂一个皇帝,岂能给一个小民送葬呀!“这件不行,你说第三件吧!”
盂姜女说:“第二件不行,就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这架式,不答应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应吧,岂不让天下的人耻笑。又一想:管它耻笑不耻笑,再说谁敢耻笑我,就宰了他。想到这儿他说:“好!我答应你第二件。快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说:“这个容易!好,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给范喜良立碑、修坟,采购棺椁,准备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殡那天,范喜良的灵车在前,秦始皇紧跟在后,披着麻,戴着孝,真当了孝子了。赶到发丧完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跟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可真乐坏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听“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见急了:“决,快,赶快给我下海打捞。”
打捞的人刚一下海,大海就哗——哗——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捞的人见势不妙,急忙上船。这大浪怎么来得这么巧呢?,原来,龙王爷和龙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见她跳海,就赶紧把她接到龙宫。随后,命令虾兵蟹将,掀起了狂风巨浪。秦始皇幸亏逃得快,要不就被卷到大海里去了。
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真是可悲可叹。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为最早,是以历史上真实人物之事迹,搀入神话演变而来的。故事大意是:“孟姜女秦始皇时人,因丈夫范杞良被迫北筑长城,便万里送寒衣,不幸范杞良北死,孟姜女哭于城下,城感为之崩裂,而丈夫尸骸发现,后孟姜女投海而死。故事的原型人物叫孟姜,是春秋时齐国大夫杞长之妻。《辞海·孟姜》条下:“孟姜,春秋时齐国大夫杞良之妻,姜姓字孟。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杞良随庄公攻莒,被俘而死,她到效外迎丧,庄公使人往效吊,她认为违礼,庄公于是亲自往吊其家,传说她哭夫十日,城便崩塌……。”最早记其事者是左丘明撰之《春秋》其云:“襄公二十三年,齐候(庄公)袭莒……杞良,华还载甲夜入旦于之隧,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候氏……,莒子亲鼓,从而伐之获杞梁,齐候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孟姜)辞曰:“殖(杞梁)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继而《孟子告子下》云:“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西汉代圣《礼记·檀弓下》云:“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战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衷。”《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云:“杞梁之妻无子,即无所归,乃枕其夫尸于城大而哭……十日而城为之崩。”东汉末年蔡邕所撰之《琴操》云:“殖死妻援琴作歌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坠。”晋崔豹《古今注》卷中“《杞梁妻》。杞殖妻妹明月之所作也,植战死妻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生人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于杞都,城感之而颓,遂投水而死,其妹悲之贞操,乃为作歌,名为《杞梁妻》焉,梁,殖字也。”明《嘉靖青州府志·忠义传》亦有记载:“杞梁名殖齐人,仕齐为大夫,庄公伐莒为车五乘之宾,梁不与,归而不食,其母日:“汝生而有文,死而有名,则五乘之宾尽汝下也。”趋食乃行,至莒一人出战获甲首三百,庄公曰:“与子同齐国。”梁曰:“君不使梁与五乘,是少吾勇也,临敌止我以利是污吾行也,深入多杀臣之事也,齐国之利非吾所知也。”遂战而死。其妻闻而哭之城为之崩。#p#分页标题#e#
从以上历代史书所载可知杞梁为齐国大夫,在齐莒之战而死,其妻孟姜深明大义,不畏强权,使庄公按礼亲吊其家,为丈夫赢得尊严。她深爱杞梁,恸哭其夫,投河殉节,表现其对爱情的忠贞。正是由于这种高尚的品行,她才受到后人的崇敬,从而演义出一段,孟姜女哭倒长城,挞伐暴君秦始皇的神话故事。至于其神话传说起自何时,失考,今最早见注文者是唐人所编《琱玉集》卷十二引《同贤记》其云:“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后园树上,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对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良曰:“娘子生长者,处在深宫,容貌艳丽,焉为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君勿辞也,遂以状陈于父而许之,夫妇礼毕,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煞之,并筑城内,超不知死,遣仆欲往代之,闻良以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号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死人骨交横莫知孰是,仲姿乃刺指血以滴白骨,去(云):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沥血,果至良骸,血径流入。使将归葬之也。此故事除孟姜之名叫仲姿外,其余与今之所传无大异。又敦煌曲子中有《捣练子》一首,云:“孟姜女,杞梁妻,去烟(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长城路,实难行,乳酪山下雪雰雰,吃酒则为隔饭病,愿身强健早还归。”可知至迟在唐代其故事轮廊大致完备,并有剧本、唱词等多种形式流行于民间。
关于他们的里籍,《辞海》杞条:“杞,姓,春秋时有杞梁。”《辞源》杞条:“杞,姓以国为姓。”国既杞国。杞,周时之诸侯国,(史记、陈杞世家):“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于杞”。杞在河南雍丘(今河南杞县)至杞成公(公元前640年)时,迁齐之缘陵(今山东昌乐营丘镇),即营陵、营丘太公初封地,《左传·僖公十四年》“诸侯城缘陵,而迁札焉”,《昌乐县志.古迹志》营陵条,“成公为准夷所侵,齐恒公迁之缘陵,缘陵杞故都也。缘陵,营陵为一城。”应劭曰:“师尚父封于营邱,陵亦邱也。”又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袭莒之言看。襄公二十三年为齐庄公四年,杞孝公元年(公元前550年),此时杞国都城正在缘陵。晋崔豹《古今注》(孟姜)长哭于杞都,杞都即缘陵(今昌乐县营丘镇之营丘村)当时为杞国之国都。综上所叙可知,杞梁应是杞国缘陵人,杞之苗裔。孟姜是在杞国国都缘陵城哭夫,城崩应是缘陵城崩,投水而死,是投缘陵东南之白狼河水自尽。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中国社会科学历史所研究员顾颉刚在其《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亦有考证:“此时杞国国都在昌乐缘陵,杞梁应是杞国杞姓后裔。”孟姜是杞梁之妻。”
杞梁妻孟姜的事迹历经千古,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传颂,她善哭,以哭诉情的特长改变国俗,既成风俗,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尤其在她的故乡昌乐及周边地区,至今妇女大都善哭。在悼念亡故亲人时,他们一边哭一边追诉亡者一生的业绩,坎坷的命运和对亡者的思念,如其说是在哭,不如说是唱一首令人悲怜的哀歌,感人至深。由她附会而成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则更令人难忘,成为民间故事的经典,代代流传。
2009年对该项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列入昌乐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