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颠倒的名字:易让人误解
性角色又叫做性别角色,属于社会观念,是男女在社会生活中显现的性征差异。性角色有生物因素,如女性天生要求承担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表现“养育性角色”;而男性主要承担“工具性角色”,要求多经世面,走南闯北,为生活奔波。基于生命繁衍和生活上的分工,孩子一降生就接受家庭的熏陶和训练,给孩子起名字,穿衣服,言行举止的规范督导,均男女有别,以至于孩子长到18个月到3岁时,就意识到自己是男是女。父母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的性角色的选择与发展,促使儿童认可自己性别角色模式。一般来说,性别角色的不同可以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因为男女性别不同,在解剖构造、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两性的体态、姿势、步履、动作、爱好、情感等都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女性的体态较为苗条,姿势婷婷玉立,步履轻逸,动作灵活,爱好音乐、舞蹈,情感温柔、细腻;男性体态健壮,姿势刚强,步履有力,动作敏捷,爱好文体,情感易于表露。
随着年龄的变化,儿童、少年、青年打扮的不同愈来愈明显,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打扮就更显出特色了。在婴儿时期,男女衣着有时候还没有什么很明显的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衣着就逐渐表明出男女各自的特点。男女衣着不同,可以在式样、颜色等方面显示出男女的特色。颜色上,男性的服装大多以单色为主,朴素、大方;女性则爱穿色彩鲜绝、美观时尚的服装;式样上,男孩穿茄克衫、西装;女孩则穿裙子、套装等。总之,男女衣着随着年龄增长,从儿童、少年到老年,衣着就会逐步规范化,一眼就能看出男女衣着的特色。
男子取名字与女子取名字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首先,就男人和女人的身体结构而言,男子魁伟岸然,女子则婀娜柔媚;男子的特点是魁梧有力,女性的特点则是秀婉温和。对男女取名有别来说,生理结构的根本差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般来讲,性角色可以表现在多方面,通常在我国也可以在男女的名字上得到识别。男人有男人常用的名字,女人有女人常用的名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女人用男人的名字、男人用女人的名字。女性常用的名字,如玉珍、木兰、慧芳、淑英、美好……这些名字的选择都是从金银、珠宝、花卉、树木、体态、姿色等方面演绎,有传统,有祝愿,也有父母内心的喜悦。男性常用的名字,如振兴、正平、光超、彭年、刚强……这些名字的选择,都与振邦兴国,事业成就,光耀门庭有关。女人用男人的名字如亚男,就有再生一个男孩子的愿望。如男人用女人的名字,如叫丽宏,就有把男孩当做女孩养育之意,但这种情况,一般是不多见的。
不考虑男女之间存在的性别差异,会导致孩子性心理与性生理的分裂,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由于某些3岁前的孩子父母不注意男女性别有异,在名字等方面不加以重视,不根据性别进行科学的教养,可能会使孩子日后的性行为出现变异,导致性变态或社会功能的缺陷。
由于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多年战争,是导致男性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上个世纪50年代前出生者,女性比例大大高于男性。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出生者的姓名性别差异比较明显,多数名字仅从字面上看基本上就能确定此人性别,而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则在姓名的性别特征上有所弱化,名字的字面含义比较中性化,很多姓名从字面上看难以判别性别。
起名要有个性,但要适度,更不能完全异化、不男不女。起名字的作用是便于人的交往、生产和生活,不男不女的起名方式无论初衷如何,客观上都会给人际关往带来负面的影响。两性的自然属性在气质和性格上的表现使得女子大多用体现温柔、美丽、贤淑一类的字起名,而男子则大多用于体现刚健、旷达、雄壮等一类的字起名,但这些并不意味否定女子坚强的一面和男人内心脆弱的一面,这是一种一般化的总体印象。
一位男士出差开会时经常被当成女宾安排接待,令他有如此尴尬的原因是他有个十分女性化的名字:王兰英。有专家说,名字的性别差异随着文化的历史积淀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形成了一种社会习俗,家长起名时不能不考虑性别因素。否则,在使用时可能会遇到麻烦。专家还指出,名字的审美标准中,性别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试想,如果小伙子第一次与姑娘约会,只闻姑娘芳名,他更愿意选择“张万有”、“刘胜利”,还是“谢静淑”、“陈婉莹”呢?